8月20日,正值成立六周年之际,临港新片区发布“数字综保区”平台,为推进洋山特殊综保区“数字化”转型,提升区域便利化水平。
据悉,“数字综保区”将基于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数据底座,建设数智通关、数智赋能、数智监管、数智服务功能模块。
其中,数智监管模块着眼于解决跨部门协同监管需求,整合政务、海关、企业全维度数据资源,完善企业风险和信用评价机制,建立协同处置中心,实现从“碎片化监管”向“一体化服务”转型升级。
数智通关模块将完善海关卡口数字孪生系统,建立对进出区的车辆及其货物信息、卡口通行效率、通关时效进行智能分析预警,完善全流程货流跟踪,实现货物“进、出、转、存、销”等流程节点全程可视和智能预警,从而提升上海南港汽车进出口通关效率,实现从“船等车”向“车等船”转变,提升通关效率。
数智服务模块面向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涵盖报关企业备案、出口监管仓设立审批、进口货物直接退运、暂时进出境货物管理等办事指南查询、物流通关可视化查询、单证状态可视化查询、报关单查询、智能预归类等综合服务。
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综保处副处长黄跃介绍,推动航运数字化是提升行业效率、安全性和国际竞争力,同时适应全球贸易规则与绿色转型趋势的必要手势。本次“数字综保区”平台的发布不仅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还在部分领域实现引领作用,为推动我国航运数字化转型、赋能行业创新优化业务流程提供有力的功能保障。
他举例,8月18日,山能智慧(上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数字综保区”平台的数智赋能模块,打通不同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了全国首单电子提单、电子提货单与电子仓单的“三单融合” 质押融资业务。
据介绍,这项流程融合打通了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平台、上海集运MaaS平台以及中储数智WMS等多个平台的数据联通,通过形成覆盖跨境运输、换单、入仓、融资全流程的闭环链路,打通航运、仓储与金融服务的数据流与业务流。
对企业来说,“三单融合”不仅能大幅缩短全流程货物单据处理时间,加强数据互通及透明度,降低了货代企业和船公司的风控成本,还能通过区块链技术重塑信任机制与数据安全,防止单据的伪造和重复使用,从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更可靠的融资依据,实现更高额度授信及融资支持。“其中,仅电子提单就可将传统纸质提单流转时间从5-10天压缩至1-2天甚至几个小时,电子提货单可将传统纸质提货单换单时间从1-2天缩短至3-4分钟。”黄跃说。
与此同时,“数字综保区”平台在实现全流程数字船燃加注、推动航运绿色化转型方面亦能提供有效赋能。今天活动现场,国际航运数字船供平台、国际航运绿色能源认证服务平台、集运Mass、全仓登等平台与“数字综保区”签署合作备忘录。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1日,中国船燃依托“数字综保区”的国际航运数字船供服务平台在临港新片区完成国内首单全流程数字船燃加注服务。该平台融合了监管部门数据接口,打通从流量计数据生成eBDN到政务受理系统对接的数字化全链路,实现平台加注数据同步传输、eBDN自动生成流转、加注作业现场实时监控等功能的加注链路全闭环。
据介绍,数字船燃加注可以极大提升燃油加注市场的透明度、效率和可靠性,通过多方在线实时验证,确保加油数据和文件的真实性;通过数据同步传输和系统直连减少数据重复录入,大幅减少供油方和船东在港等待时间。截至目前,中国船燃已依托上述功能,在临港新片区累计开展41次此类加注服务,加注保税燃油总量超6.6万吨,显著提升了上海港在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燃油加注的效率、便捷性和可信度。
近日,在中远海科、中国船燃、TradeGo等单位支持下,临港新片区进一步突破,率先在全球完成从“电子燃料交付单”(EBDN)到燃油申请单、安全检查表、抗议书、事实陈述、测量确认书等全流程作业单证电子化,实现船供订单“一键申报”和加注作业“一口受理”,通过智能调度算法,平台有效降低供油船空驶率30%以上,每年为上海港节省10万小时以上排队时长,港口加注效率显著提升。
市委常委求股票配资,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上海海关关长王伟出席发布会。
辉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