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集,我们介绍了高欢手下的“四大天王”和“十三太保”中的前六位。接下来求股票配资,我们继续讲述。
第七位是“击败南朝战神陈庆之的男人”——尧雄。尧雄本是北魏的官员,年轻时便展现出勇猛和刚毅,精通骑射,且重义轻财,品德高尚,因此在当时非常有名。一次,他奉命前往并州,途中被大军阀尔朱荣看中,留在了尔朱家族的部下。尔朱荣去世后,尧雄转投尔朱兆门下。后来,高欢反叛了尔朱家族,击败了尔朱兆,尧雄敬佩高欢的为人,决定投降。他被任命为“陆上猛虎”高敖曹的副将,随高敖曹南下,在一系列战斗中,成功击败了荆州的贺拔胜、独孤信等敌军,将他们赶至南梁。
尧雄后来与侯景联手,屡次挫败西魏的入侵,为东魏立下赫赫战功。在沙苑之战后,东魏局势危急,很多州郡纷纷投降西魏,高欢命尧雄去收复失地。尧雄一举击败西魏大将怡峰、韦孝宽,还成功攻占了项城、南顿两座城市,生擒守将,遏制了西魏的东扩。
展开剩余79%尧雄最出色的战绩是在对南梁的作战中。公元535年,南梁的名将陈庆之率军进攻东魏,尧雄设伏击败了陈庆之的前锋部队,并生擒敌将。陈庆之亲自率兵来攻,尧雄身先士卒,英勇作战,虽受伤两次,依然英勇无畏,最终击退陈庆之,使其败走。
第二年,陈庆之再次进攻东魏的南荆州,尧雄建议攻打南梁的战略要地白苟堆,而不是直接解救南荆州。陈庆之得知东魏的进攻后急忙赶来支援,但等到他到达时,白苟堆已经被尧雄攻占,守军被俘,陈庆之再度失败。
尧雄后来又击败了南梁魏王元庆,为东魏守住了西南边疆。尽管尧雄是武将,但他性格忠厚,治理百姓时注重诚信,为政宽仁,因此士兵和百姓都愿意为他效命。十年间,他在边疆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惜在44岁时英年早逝,河南一带的百姓都十分怀念他。
第八位是“啖猪肠小儿”——韩轨。韩轨虽然被侯景戏称为“啖猪肠小儿”,但他实际上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将领。韩轨有一个妹妹,曾是高欢的初恋,但由于高欢家境贫困,未能成婚。后来高欢发达后,韩轨的妹妹失去丈夫,高欢便迎娶了她。尽管韩轨与高欢有亲戚关系,但他凭自己的才能获得了晋升。他从小性格沉稳,擅长忍耐,军中十分信任他。
高欢起兵时,韩轨积极支持,在广阿之战和韩陵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高欢北上攻灭尔朱兆时,韩轨随军奇袭秀荣川,逼得尔朱兆自杀。高欢十分器重他,任命韩轨为泰州刺史,负责治理这一战略要地。
在泰州,韩轨不仅军事上有方,还大力治理民生,开垦荒地,修建水利,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城镇井然有序。高欢欲将韩轨召回朝廷时,泰州百姓百般不舍,甚至以七千户百姓的集体上书要求韩轨留下。高欢为此大为感动,决定让韩轨继续留任。韩轨最终升为北齐大司马,并在随后的战争中屡立战功,直到因病去世。
第九位是“神箭无双”——贺拔仁。贺拔仁是高欢手下箭法最为高超的将领之一。在沙苑之战中,贺拔仁英勇作战,解救了东魏的大军。西魏大将王罴在蒲津浮桥设下重兵,阻挡东魏大军的撤退。东魏军箭无法穿透王罴的重甲,局势极为危险。贺拔仁飞马赶到,一箭射穿了王罴的眼睛,最终使东魏大军成功渡过浮桥,化解了危局。
贺拔仁因为勇猛善战,后来在北齐建立后被任命为右丞相、安定王,并在“云龙门之变”中积极支持高演,协助其继位。高演即位后,将贺拔仁封为太师,死后追封为“武”,并谥号“武”,这是武将中最高的荣誉。
第十位是“奇谋无功”——斛律羌举。斛律羌举原为尔朱荣部将,后归降高欢。他擅长用谋略,提出了许多优秀的战略建议。公元537年,高欢征讨关中,宇文泰的西魏军集结在沙苑,与东魏决战。斛律羌举建议高欢不与西魏正面交锋,而是直接攻占西魏的战略要地咸阳,造成敌人不战自败。然而,高欢因骄傲自满,没有采纳这一建议,最终在沙苑之战中惨败。如果当时采纳了斛律羌举的谋策,历史可能会发生改变。
第十一位是“张飞再世,喝断河桥”的——万俟受若干。万俟受若干是匈奴部落首领万俟普拨之子。高欢对万俟普拨十分尊敬,万俟受若干发誓效忠高欢。在河桥之战中,万俟受若干带领部队顽强抵挡西魏军的进攻,甚至通过大声吼叫震慑敌军,成功将敌军赶走,为东魏的胜利奠定基础。战后,高欢为纪念他的功绩,在此地建城命名为“回洛”。
第十二位是“战略高手”——潘乐。潘乐曾与高欢同为葛荣的部下,关系密切。高欢起义时,潘乐最终投奔了高欢,成为其重要的谋士。在多次战役中,潘乐提出了许多精妙的战略建议,为东魏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十三位是“精通韬略却时运不济”——刘丰。刘丰是高欢的好友曹泥的女婿,以兵法和韬略著称。刘丰在多次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但不幸在攻破颍川城时遇到意外,壮烈牺牲。尽管他死于非命,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军事才能,永远铭刻在东魏历史上。
以上便是高欢手下的“四大天王”和“十三太保”的简略介绍。高欢手下的将领们个个英勇善战,功勋卓著,推动了东魏的强盛。在高欢去世后,东魏和北齐也涌现了像段韶、斛律光、高长恭等天才名将,他们的事迹仍然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发布于:天津市辉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