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这位唐朝的外交英雄,以一己之力灭掉了天竺(印度)的一个强大国家,并将其囚犯献至大唐太庙,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历史奇迹。他的这一战,充分展示了大唐帝国的强大国力和影响力,正如汉朝大将陈汤所说:“示明万里之内免息配资公司,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然而,这样一位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外交官,历史上却很少有人提及他。有人认为,《西游记》中的玄奘法师抢了他同一时代的风头,但经过深入探讨,王玄策的传奇经历其实有着复杂的原因。为了更好理解,我们从那场波澜壮阔的战斗谈起。
在唐朝初年,印度次大陆被分裂为五个国家,分别是东天竺、西天竺、南天竺、北天竺和中天竺。中天竺占据印度最肥沃的土地,并且凭借强大的军力统一了北天竺,建立了摩揭陀帝国,也就是印度史书上所称的“戒日王朝”。
展开剩余83%在积极扩张的过程中,摩揭陀帝国的统治者戒日王尸罗毅多对大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佛学的交流。他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表达与大唐建立长期友好关系的愿望。唐太宗李世民同意了这个请求,于是派出了王玄策作为副使,跟随正使李义表护送戒日王的使者返回天竺。
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似乎并没有十分重视摩揭陀帝国,派遣的使者级别也不算高。正使李义表是正五品官,而王玄策则刚刚从地方县令升职为五品的右卫率府长史,甚至比不上吐蕃、吐谷浑等其他国家的使者。
那么,王玄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历史对他记载稀少,连他灭一国的壮举也只是草草带过。我们知道,王玄策出生在河南洛阳,曾担任过广西罗城的县令。他在担任右卫率府长史时,刚刚进入太子府担任东宫学士,负责为太子李承乾出谋划策。至于他为何会被派遣作为使者远赴天竺,这背后可能与大唐内部的政治斗争有关,尤其是李承乾被废后的复杂局势。
王玄策的第一次出使天竺后回到长安,唐太宗并没有给予他太多奖励,反而又急忙派他继续出使天竺。虽然王玄策并未升职,但这次他被任命为正使,这或许是唐太宗对他的一种补偿。
王玄策的任务十分艰巨,主要有三项:一是拜访戒日王,探讨大唐与天竺的合作,尤其是佛学的交流;二是拜会吐蕃的松赞干布,了解吐蕃的动向;三是探望已嫁给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无论是会见松赞干布,还是探望文成公主,王玄策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凭借着出色的学识和胆略,赢得了吐蕃上下的好评。
然而,正当他完成任务准备返回时,天竺发生了政变。戒日王在恒河沐浴时溺水身亡,新皇帝阿罗顺那上台。阿罗顺那不但反对与大唐建立友好关系,还策划了针对王玄策使团的伏击。
王玄策带领使团跋山涉水,经过雪山,穿越尼婆罗,最终遭遇了两千多天竺士兵的围攻。在这场绝望的战斗中,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被俘,其他使团成员几乎全部战死,其中包括王玄策的儿子和侄子。失去亲人的痛苦让王玄策愤怒至极,他决心为国复仇。
经过一个月的囚禁,王玄策和蒋师仁终于在一夜风高的时刻成功逃脱。逃出生天后,他们没有犹豫,继续前往尼婆罗和吐蕃等地征兵,获得了七千名骑兵和一千二百名牦牛兵的支援,王玄策迅速集结了一支接近一万人的联军,向摩揭陀帝国的重镇茶博和罗城进发。
面对如此强大的联军,阿罗顺那却做出了令人错愕的决定——坚守城池不出。王玄策毫不手软,施展出唐军的各种攻城手段,不到一个月便攻破了两座城市。阿罗顺那见大势已去,带领残余军队逃往东天竺。王玄策紧追不舍,最终在648年追击到阿罗顺那的主力,双方激战中,阿罗顺那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王玄策斩首三千,俘虏一万多人。
阿罗顺那不甘心失败,再次寻求东天竺的支援,然而,这一次王玄策毫不手软,最终将阿罗顺那彻底击败并生擒。王玄策的联军攻破了敌方的防线,彻底消灭了摩揭陀帝国的精锐。
摩揭陀帝国灭亡后,印度大陆的其他国家纷纷派遣使者向大唐投降。东天竺国家也因害怕遭到惩罚,向王玄策献上大量贡品,并表示愿意归附大唐。
经过这一连串的胜利,王玄策最终将阿罗顺那及其贵族押解回长安,献给唐太宗。李世民虽表面上不显热情,只赐给王玄策一个五品的朝散大夫之职,但王玄策依然完成了他的伟大使命。
然而,正是因为他推荐了那罗迩婆寐——一位自称长命百岁的印度和尚,间接导致了李世民的死亡。这位和尚给李世民炼制了所谓的“长生不老药”,但却是用有毒物质调制的假药,最终导致了李世民的中毒身亡。
虽然王玄策在天竺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但他所推荐的妖僧,成为了他一生的污点,史书对他的记载非常简略,直到千年后,日本作家田中芳树才为他写下了《天竺热风录》,才让世人重新了解这位传奇人物。
发布于:天津市辉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